
王庆伟,虚拟现实(VR)现代产业学院数字媒体艺术(VR 艺术设计)2022 级学生,江西省钦缘上品文化工作室创始人。工作室以“定制化皮影故事”为核心,开发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皮影草本手作、便携式皮影戏等实物产品,同时拥有3项发明专利、7项软著专利与21项外观专利。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打造皮影戏交互系统等虚拟产品,并落地青岛皮影文化体验馆,构建起“传统工艺+现代科技+文旅体验”的完整产业生态。
创新破局,汲科技之能育时代之才

儿时受二爷爷泰山皮影表演的启蒙,王庆伟与非遗结下不解之缘。在参与“互联网+”项目时,他敏锐洞察到非遗产业两大核心痛点:一方面,老匠人因收入微薄难以吸引学徒,导致技艺传承面临断代危机;另一方面,传统非遗产品风格陈旧,难以契合年轻群体的审美需求,市场接受度低。
针对这些问题,工作室精准定位产品方向。在非遗手工雕刻领域,推出纯牛皮雕刻随身佩饰,将传统皮影雕刻工艺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;在文化衍生品开发方面,以苏州文化为灵感源泉,用木雕技艺打造可日常佩戴的文创单品,让非遗从博物馆的展柜走进大众生活,成功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消费需求的对接。
面对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,王庆伟提出“科技+传承”并行的发展策略。在科技应用上,积极引入AI、VR等前沿技术,开发皮影戏交互系统,打造沉浸式虚拟体验,打破时空限制,拓宽非遗文化传播边界;同时利用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媒体平台,构建多元化传播矩阵,提升非遗文化的影响力。
在人才培育方面,工作室优先招募艺术学院学生,借助其专业审美优势,将传统皮影纹样、木雕图案转化为符合当代潮流的设计。例如在皮影产品设计中,将古典戏曲人物形象重构为潮流插画元素,应用于服饰、文具等衍生产品。此外,工作室还与江西省非遗协会副会长王云等行业专家深度合作,形成“老匠人教手艺、新生代创形式”的良性传承闭环,既保留非遗技艺的精髓,又注入创新活力。
齐力布局,协政企之力绘宏伟蓝图
在推动非遗产业发展上,王庆伟提出政企协同的创新思路。他借鉴浙江“非遗工坊联盟”模式,建议政府牵头搭建非遗技术资源平台,提供工艺培训、数字化支持、市场对接等公共服务;同时出台政策引导非遗企业集聚发展,形成从创作、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协作体系,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。
在企业战略规划上,工作室制定了清晰的短期与长期目标。短期聚焦非遗文化内核,结合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,推出高附加值的爆款产品,如以地域文化故事为原型的定制化皮影套装、非遗主题联名文创等,通过差异化产品抢占细分市场。长期则依托VR、元宇宙等前沿技术,打造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场景;同时推动非遗传承人与时尚、影视、游戏等领域跨界合作,孵化衍生IP,开发非遗主题潮玩、影视道具、数字藏品等多元产品,构建“非遗+”全场景消费生态。
“传统不是束缚,而是创新的源头。”以商业逻辑激活非遗生命力,王庆伟在传承与创新中探索出非遗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,让古老的皮影与木雕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,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。